表演是一门“手艺活”,它是“声台形表”的千锤百炼,也是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映照与提纯。表演的课程固然需要系统性的学习,顿悟的时刻却往往难以复刻。如同所有注入匠心的手艺一样,表演艺术同样讲究“师父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”。 在打磨技艺的过程当中,“师父”是表演艺术领域的重要一环。
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BE SEEN中国青年演员光幕计划”,特邀演员周一围担任年度导师,演员林家川担任光幕学长,以他们的从业经验和人生体验,在BE SEEN集训营让行业新人们放下固有的表演认知,重新拆解表演和生活的逻辑脉络 。
BE SEEN集训营第6日,表演技艺的传承有了新的具象化表达:班主任张华老师带领周一围、林家川,以“薪火相传,三代寻根”为主题,为30位入选首届光幕计划的青年演员带来一堂关乎传承和延续的“表演第一课”。
以方法为基,以热爱为魂
结合学员们提出的问题,周一围和林家川从表演技艺、人生选择等不同的角度为青年演员答疑解惑。在讨论角色塑造的工作方法时,周一围把当年从张华老师那里学到的“案头工作十二项”分享给青年演员,让一个角色从模糊到清晰有了更加具体的参考步骤。对于戏份不多的角色,他用做菜类比表演:“就像北京烤鸭一样,少了任何一道配菜都是不精彩的,摈弃掉多余的想法,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。”
展开剩余84%“表演第一课”现场
在被问到作为演员的自我怀疑和职业低谷时,林家川分享自己过往没戏拍时,在剧组中做场记,做摄影助理的经历:“学表演是一个过程,做场记的时候,我每天都在监视器前观察演员的走位和台词,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接近我向往的工作。”
“表演第一课”现场
周一围鼓励青年演员:“好的演员也没有标准答案。不要因为试镜失败而否定自己,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,做你认为对的事情就好。 ”
真实地生活,真实的表演
在“表演第一课”当中,提及频次最高的词汇,当属“生活”二字。周一围拆开表演的本质,以一个字总结表演创作的真谛——“真”。“学完表演之后,去过你们自己的人生,真实地去舍,去得,去拿,去放,炽热的记忆都是你们作为演员的财富。然后在某一个角色里面,你能够借鉴这些记忆,反哺到表演。”
去挤地铁,去逛超市,去体验式地感知周遭的世界,这些真实的生命体验,都是演员的修炼的一部分。
“表演第一课”现场
砺技于实战,传艺在躬行
午后,四个剧目接续展开密集的排练,年度导师周一围和光幕学长林家川穿梭在青年演员的排练现场,用更为具体的方法论引导剧目的成型,也在独到的诀窍之中凿出演技的灵光。
《何必呢,何毕》排练现场
在《错位》的排练现场,针对机器人这一特殊角色,周一围抛出独门心法:“先在心里看见你要说什么,再说你看见的。 ”从而让那个角色的台词更具说服力。林家川对此深表认同:“台词,都是有目的性的,要过脑子说出来。”
《错位》排练现场
在《保密局的枪声》,周一围以一段背靠背的肢体练习,让演员找到动作戏的关键;在《何必呢,何毕》剧组,周一围鼓励青年演员要多吸收、多读书,让身体尽可能地贴近剧本当中“书痴”的角色气质。
《保密局的枪声》排练现场
下午的排演过程当中,两位业界前辈时而与青年演员讨论人物设计,时而手持剧本一一对台词的重音进行调整。不兜售高深的表演理论,只奉送可实操的表演技巧——年度导师的亲历亲为,光幕学长的倾力陪伴,一个共同的“师父”张华老师,串联起三代人的表演脉络。在“BE SEEN光幕计划”的排练厅,我们不仅看到了表演真义,也感受到薪火传递的温暖。
首届光幕计划以经典影视作品和青年导演项目为创作基底,将在16天的集训营期间完成《看不见的客人》《错位》《保密局的枪声》《何必呢,何毕》四个剧目的排演,并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进行公开展演。
当日活动现场
在信息资源浩如烟海的当下,“师父”二字愈显一门手艺的敦实重量——好的表演股票杠杆平台有哪些,既不是数据洪流当中可复制的代码信息,也不是知识图谱里缺乏温度的文字。 来者在路途种下经验和关怀的路标,而光的终点依然只有迈出脚步才能抵达。晨跑时的每一步,都是手艺传承最质朴的注脚,热忱与传承的交叠之处,唯有真实感知生活的人能够懂得:岁月沉淀的智慧,终将回应每一声呼喊。
发布于:北京市